中新社巴釐島1月6日電 題:華裔廖彩珍鼎曜製冰機:用華夏情結演繹印尼文化風采
  中新港式飲茶社記者顧時宏
  擁有17000多島嶼和100多個民族的印尼,如何讓世人一目瞭然其豐富多彩的關鍵字文化內涵?
  在世界旅游勝地巴釐島登帕薩努沙都阿五星級酒店專區,有座由華裔施柏松廖彩珍夫婦開辦的努沙都阿劇院。該劇院因每周四次商務中心上演反映印尼各民族風情舞蹈劇《天譚》而聞名遐邇。
  巴釐島雨季的一個夜晚,記者慕名來此採訪,只見裝飾古典的努沙都阿劇院前庭,火把點點、人潮如鯽,享盡巴釐島碧海太平洋房屋藍天迷人風光後的游客,毫無倦意地蜂擁而來,享受一場集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於一體的舞蹈盛宴,以致這個能容納700多人的劇場座無虛席。
  喜好文學的廖彩珍告訴記者,“天譚”一詞來自梵文Deva和Dhana,意為“神的恩典”,有神因對印尼人民的厚愛而賜予印尼群島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天然資源之意。
  在當晚長達80分鐘的表演中,來自當地的63名男女舞者先後表演了慶祝豐收的《勒松舞》;展示當地色彩高貴美麗的《松革布》舞;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南亞齊《薩滿舞》;表現當地民眾因家園長期乾旱祈求蒼天賜雨的《祈雨舞》;重現爪哇島印尼古代王國戰爭時期的《格裡斯勇士劍舞》;半裸展示巴布亞男人健碩威武僅穿高迪加葫蘆寶貝套的《巴布亞舞》;被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爪哇《皮影舞蹈》;風趣幽默的《割喳傳統猴舞》、《現代猴舞》;以及《水舞》、《鞭舞》、《蠟燭舞》和充滿現代流行元素和愛情美感的《雙人空中雜技舞》等近20種類。
  舞蹈通過傳統樂曲、服飾、道具、特技、古典與現代的旋律等藝術元素,突顯了印尼多地域多民族燦爛豐富的文化色彩,展現高度的藝術創意,讓游客觀賞除了巴釐島以外的爪哇、蘇門達臘、婆羅州、巴布亞等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風采,淋漓精緻地彰顯印尼多元文化的瑰麗與豐盛。
  來自北京的游客辛女士觀看後說:“看完這些精彩的舞蹈,才知道印尼不僅有個巴釐島,還有100多個民族,如此多姿多彩的服飾與傳統文化。”
  前中國駐印尼大使盧樹民去年觀看後在劇院入口親筆題詞:“群島瑰寶”。
  而20多年前就在巴釐島經營酒店的廖彩珍給記者道出她創辦劇院的動因:“有很多游客怨言,巴釐島雖是國際很好的休閑度假勝地之一,但晚上除了上酒吧逛鬧市,無高雅藝術欣賞……”。每每聽到客人如此怨言,這位華裔心裡總不是滋味,希望能有一個“晚上讓游客觀賞綜合性藝術表演的劇院”。
  其實,開創演藝業也是源於廖彩珍對華夏文化的深深情結。
  這位華裔回憶說:“遙想當年,父輩們從祖籍國踏浪南下異國他鄉,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美德體現在思維、舉止、處世和言談中。他們教導我們,要崇尚儒學,誠以修身、信以立世。他們還教導我們,在滔滔的生活長河中,不僅要居安思危,也要自強不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中華傳統文化的無形動力,牽動著我們的心靈,即使在華文被禁的日子里,我們也沒有一天不在家中偷偷地學習中文,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海洋中汲取精神營養。在風風雨雨的現實生活中,華夏情結,一直陪伴著我們的生活和事業!”她感慨道。
  身為印尼知名華人作家的她,事業有成後,依然堅持創作,並出力出錢辦華校,以回報社會。廖彩珍說,華文是她平生的最愛。每天無論工作多忙,身體多累,她都要讀一讀華文報紙和中文書籍,興之所至,還會寫一點雜感隨筆,讓自己的思緒在祖先創造的中華文字大海洋中盡情遨游一番。
  她說:“我小時候最早學的舞蹈就是雲南的孔雀舞,看過電影《五朵金花》,裡面的歌曲非常好聽!”
  她希望通過歌劇院的舞蹈,把巴釐島獨特的傳統人文文化內涵以及中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用藝術形式不斷向全世界的游客傳播,帶動印尼旅游業的同時,加深中國及世界對印尼的印象和瞭解。《天譚》舞蹈也是她以深深的華夏情韻表達對印尼祖國、對巴釐島最真實的熱愛。
  廖彩珍夫婦的努力也得到印尼社會各界的肯定,她曾被甄選為印尼華社十大傑出女性,去年還榮獲印尼創意旅游部頒發的“印尼旅游業貢獻獎”。(完)  (原標題:印尼華裔廖彩珍:用華夏情結演繹印尼文化風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49lypzz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